今年以來,企業申報北交所的熱情頗為高漲,尤其是6月,北交所上市申請受理數量創下年內新高,還有近80家企業在排隊,同時,創新層進層實施工作也已完成三批,為北交所提供了大量后備力量。
同樣實施注冊制,與科創板、創業板相比,北交所有哪些優勢?
上市門檻低
北交所對市值的最低要求是2億元,且兩年凈利潤都達到1500萬元。如果企業市值規模較大,哪怕沒有凈利潤或營收也可以上市,是所有上市板塊中門檻最低的。
審核周期短
科創板、創業板從申報資料到完成注冊的時間基本上為1年,北交所從申報到完成注冊時間為4-6個月,是遠遠低于科創板、創業板的。
中介費用低
由于北交所IPO的主角是中小企業,且審核周期短,因此相較科創板、創業板動輒大幾千萬元的上市費用,北交所IPO一般在2000萬元左右。
首發比例靈活
與科創板、創業板不同,北交所不強制要求企業上市時必須發行總股本的25%,降低了企業股權在上市時一次性被過度稀釋的壓力。
風險可控性強
企業上市北交所先要經歷新三板掛牌階段,因此企業至少有一年時間可以加強規范,減少上市后的一些不必要的意外。而科創板、創業板是直接掛牌,如果企業出現問題,則沒有任何緩沖的余地。
由此可見,北交所是實打實在幫中小企業解決早期發展中存在的融資難、融資成本高等問題。
從實踐情況來看,盡管北交所門檻相對較低,但企業想要成功北交所IPO上市也并非易事,尤其需要做好以下四點。
① 全面了解北交所與滬深交易所、新三板的聯系與差異;
② 有效把握注冊制下北交所的主要制度和業務規則;
③ 清晰掌握北交所IPO面臨的常見問題和難點;
④ 高效配合中介機構提高IPO通過率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