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秒快讀:
除了給予“專精特新”企業認定獎勵外,各省市也會對企業在新三板掛牌,或在A股三大交易所上市給予獎勵。
據不完全統計,黑龍江、廣西、北京、河南等省市均出臺了對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的上市獎補措施。其中,黑龍江省以800萬元的獎勵額位居前列。
北京、黑龍江和河南還“洋氣”了一回,不僅支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在境內交易所上市,還鼓勵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勇敢出海。
為推動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在各區域的四板“專精特新板”先行落地開花,河南給予掛牌企業最高50萬元補助,安徽則給予20萬元一次性補助。
2018年6月的“中興事件”,2019年5月的“實體名單”事件,2020年5月的“芯片斷供”事件……無不反映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帶來的麻煩。
為進一步“強鏈補鏈”,擺脫技術“卡脖子”問題,國家和地方采取的重要舉措之一即是加快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的梯度培育。地方政府各顯神通,培育獎補、上市獎勵齊齊上陣。
此前,《12省“專精特新”獎勵過百萬》一文梳理了各省市“專精特新”的認定獎補政策。當然,對于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真金白銀的扶持并不僅限于此。若能在新三板掛牌,或在滬深北交易所上市,各省市的獎勵也會疊加。
“專精特新”上市獎勵。黑龍江800萬,廣西600萬
據不完全統計,黑龍江省、廣西壯族自治區、北京市、河南省等省市均出臺了對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的上市獎補措施。
整體來看,這4個省市對于掛牌或上市的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獎補金額都在百萬以上。其中,東三省中的黑龍江省以黑馬姿勢榮登“土豪榜”。對于在北交所成功上市的“專精特新”企業,黑龍江省一次性獎補800萬元;對于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,省級財政一次性補助200萬元。
黑龍江省作為老工業基地,有發展“專精特新”的基礎,也有奮起直追的沖勁。
截至2021年底,黑龍江省累計遴選省級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325家,入選工信部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35家。對于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,黑龍江省給予一次性100萬元獎勵。
除黑龍江外,廣西、北京、河南也砸錢支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上市。
廣西也是下了“血本”,對于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在滬深北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,分階段給予獎勵累計600萬元;在新三板掛牌的,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。
北京支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并給予資金補貼;支持企業在A股主要證券交易所上市,北京市級財政給予每家總額不超過300萬元的資金補貼,區級財政資金補貼不低于市級標準。
河南也不甘示弱,對申請在滬深交易所、北交所上市的省內“專精特新”企業,按照輔導備案登記、中國證監會受理申報材料兩個節點,分別給予不超過50萬元、150萬元補助。
四川省、浙江省雖尚未出臺相關措施,不過作為省會城市的成都市、杭州市倒是很積極。
例如,成都市早在2021年10月就專門出臺《關于支持企業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若干扶持政策(征求意見稿)》,擬對在北交所首發上市的企業,按實際募資凈額(扣除發行費用)的1%,給予最高不超過350萬元獎勵;
對在新三板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掛牌企業,發行上市申請被北交所正式受理的,給予100萬元獎勵;對首次掛牌進入創新層的企業給予30萬元補助;對首次在新三板掛牌進入基礎層的企業給予20萬元補助;對符合條件由基礎層首次調整進入創新層的企業給予10萬元補助;
此外,成都市還對新遷入成都的北交所上市公司,一次性給予350萬元獎勵。成都市為扶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在北交所上市真是“扶上馬,送了一程又一程”。
杭州市為了加強與滬深北交易所合作,支持浙股交設立“專精特新”專板,并將省級以上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納入市級重點擬上市企業名單。對于成功上市的“專精特新”企業,按照杭州市“鳳凰行動”有關政策給予300萬元一次性獎勵。
除了支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在境內交易所上市外,北京市、黑龍江省和河南省還“洋氣”了一回,鼓勵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勇敢出海。
北京市支持企業在境外主要證券交易所上市,市級財政按規定給予每家總額不超過300萬元的資金補貼。
黑龍江省對在境外主板、創業板首發上市且上市融資額 2 億元(人民幣)以上的企業,省級財政一次性補助 500 萬元;
申請境外上市融資的河南省內企業,在中國證監會批復同意后,河南省給予不超過200萬元補助。
天津定下50億的小目標。鼓勵企業在四板“專精特新板”掛牌
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“塔基”,區域性股權市場(俗稱“四板”)是中小企業規范治理、進入較大資本市場的前哨站?!八陌濉痹跍嗜腴T檻上大大降低,企業既可以學習資本市場規則,又可以拓寬融資途徑,一舉多得。
2021年11月底,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《為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》中提出在區域性股權市場推廣設立“專精特新”專板。自此,各地“四板”掀起了一波建設“專精特新板”的風潮。
據《四板“專精特新板”漸成標配》一文顯示,目前全國35家四板市場已有12家開設“專精特新板”,累計掛牌2139家企業,此外,還有18家正在籌建中。
“專精特新板”可以為“專精特新”企業提供專屬股權融資、行業路演、上市輔導、財務顧問等綜合性金融服務,幫助企業對接滬深北三大證券交易所,打通企業上市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為推動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在“專精特新板”落地生花,不少省市煞費苦心。
河南不僅在中原股權交易中心開設“專精特新”專板,建立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上市“綠色”通道,加快企業股改、上市;還對在中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并實現融資的省內企業,給予不超過融資額0.1%、每戶企業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補助。
安徽喜歡“悶聲干大事”,但在扶持企業轉戰“專精特新板”方面也高調了一回。為推動安徽省“專精特新板”擴容提質,助推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對接更高層次資本市場,對在省區域性股權市場“專精特新板”掛牌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20萬元。
“省級”英雄“市”不慫,前有安徽省打了樣,蕪湖市也出臺配套支持政策,給予掛牌企業15萬元獎補。
安徽還優選3家券商推薦機構、6家民營推薦機構全程與掛牌企業“一對一”市場化對接,讓想掛牌、能掛牌的“潛力股”脫穎而出。
據悉,自2017年以來,安徽省累計組織五批次、734家企業在“專精特新板”掛牌,約占全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總數的25%、全國區域股權市場“專精特新板”掛牌企業數量的一半。其中,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35家,成為全國區域專屬板塊“領頭羊”。
重慶這次也走在了前面,優化重慶股份轉讓中心“專精特新板”服務功能。根據重慶市經信委相關文件規定,在該板塊掛牌的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可獲得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;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在掛牌前1年之內完成股份制改造的,可獲得股改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。
四川省成都市支持天府(四川)聯合股權交易中心設立“專精特新”專板,培育孵化登陸新三板和北交所。對首次在天府(四川)聯合股權交易中心“專精特新”專板掛牌的企業,給予每戶1萬元獎勵。
天津市工信局與天津濱海柜臺交易市場共建“專精特新板”,對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實施掛牌展示、投融資對接、股權托管交易、上市培育等體系化服務。天津雖未出臺具體獎補政策,但先定了個小目標:力爭三年助力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融資50億元,“小巨人”企業融資20億元以上。